做有使命感的“知识分子”
所谓社会地位,是由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决定的,并不是是否具有“知识分子”的称谓就决定他社会地位的差异。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如何,要看他为社会提供了多大价值的脑力劳动产品,对社会产生了多少正面影响。刘先生文章强调“知识分子们的社会地位已大大提升”,实际是说知识分子创造的价值得到了比以前公正的评价,知识分子不再被认作“二等公民”。而如今普遍存在的对知识产权的不尊重和恶意侵犯,对知识分子批评权、监督权、议政权不同程度的限制,说明尊重知识分子远非一件已经做到完美的事。说取消“知识分子”的称谓,“能够让舆论更能识别自己的职业属性”,多少有点牵强,没有一个知识分子会糊涂到记不起自己的职业。
而我们之所以需要“知识分子”这个称号,是因为这个称号能唤起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,知识分子不仅是“知道分子”,他们还应该是思想的生产与传播者,是需要介入公共生活、影响社会进程的人,所谓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。如果说目前的知识分子形象不佳,只是因为有历史使命感的知识分子太少,滥竽充数者较多;如果说知识分子能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与声望,那么也是源于他们能坚守社会良知、承担社会责任。中国需要的,不是取消知识分子的称号,而是更多无愧于知识分子称号的人。正如刘先生文章指出,知识分子与中国历史上儒和士的概念有相通之处。秦始皇焚书坑儒没能取消儒的称谓,明清文字狱没能灭了士的名声,那么在当今,谁又能取消得了知识分子的称谓(图\文)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