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度网络热词传递现实冷思考
网络热词的出现与更新换代,是一个“年年岁岁花相似,岁岁年年人不同”的问题。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,无论哪一年,都会出现属于那一年的网络热词。2009年,我们记住了“被”、“杯具”、“雷人”、“山寨”;2010年,我们记住了“我爸是李刚”、“给力”、“神马都是浮云”。2011年,“晒三公”、“郭美美”、“PM2.5”、“五道杠”又闪亮登场。虽然每年都有不同的内容,不变的是,在每一年的网络热词之中,总能找到相通的公共诉求——网民正在用网络进行属于自己的利益表达。对公权力而言,就要在这些网络热词之中发现这些诉求,听懂这些利益表达,并着力解决问题。“郭美美”暴露了我国慈善事业管理中的硬伤所在;“PM2.5”代表了空气污染尤其是城市中的空气污染,反映了公众对于治污问题的纠结;“五道杠”则反映了教育中对青少年价值观塑造的短板。
网络的出现、发展和繁荣,让民意上传有了新的路径。“围观改变中国”,“围观”之后的“转发”、“评论”会促进事件的发酵,网络热词也就因此形成。崔永元曾说:“网友很聪明,权力和政府不要跟网民们玩捉迷藏。”是正视网络热词,还是回避,是发掘还是屏蔽,答案十分明了。截至去年12月底,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,已经达到5.13亿。如此广泛的网络受众,会在网络中形成许多声音与行动;既有呐喊,也有抱怨,既有声援,也有实实在在的行动。网络热词,就应该受到重视。网络热词的出现,不仅仅是词汇的更新与丰富,也不仅仅是为春晚上冯巩的小品平添几个笑料,而有着真真正正的公共诉求。而在公共诉求得到正视的同时,公众的自觉意识和权利意识也有所增长,这是社会进一步成长成熟的必要条件。因此,希望权力能够以更大的热情来关注网络热词。然后,付之于实际行动,替民解忧,促进社会进步(图\文)。